地头钱
地头钱朗读
			地头钱
			
				
				- 词语读音dì tóu qián
- 词语注音ㄉㄧˋ ㄊㄡˊ ㄑㄧㄢˊ
- 繁体字形地頭錢
 
			词语解释
基本解释
唐代中叶到五代田赋的附加税。见《新唐书•食货志一》。后亦指官府或地主恶霸强迫人民缴纳的土地税。网络解释
地头钱 
地头钱指的是唐中叶到五代田赋的附加税,唐代宗时开征。大历元年 (公元766年) 规定京兆府每亩除应征青苗钱外,另征地头钱二千文。后统称青苗钱,随夏税缴纳。五代时仍有地头钱存在。唐代中叶到五代田赋的附加税,也叫青苗钱。 
				“地头钱”的单字解释
				
					
					
			        
							- 拼音qián
- 部首钅
- 总笔画10画
- 统一码94B1
- 五笔QGT|QGAY
- 仓颉OPIJ
- 郑码PHM
- 四角83750
钱qiánㄑㄧㄢˊ 货币:铜~。金~。银~。~票。~币。~财。~庄。~...
			       
				 
					
					
			        
							- 拼音dì
- 部首土
- 总笔画6画
- 统一码5730
- 五笔FBN
- 仓颉GPD
- 郑码BYI
- 四角44112
地dìㄉㄧˋ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~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~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