昏礼
昏礼朗读
昏礼
- 词语读音hūn lǐ
- 词语注音ㄏㄨㄣ ㄌㄧˇ
- 繁体字形昏禮
词语解释
基本解释
婚娶之礼。古时于黄昏举行,故称。古代昏礼有六:纳采﹑问名﹑纳吉﹑纳征﹑请期﹑亲迎。
网络解释
昏礼
昏礼,读音hūn lǐ,汉语词汇,指婚娶之礼。古时于黄昏举行,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,故称。古代昏礼有六: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徵、请期、亲迎。在《礼记·昏义》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:“昏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,故君子重之。是以昏礼纳采,问名,纳吉,纳征,请期,皆主人筵几于庙,而拜迎于门外。入,揖让而升,听命于庙,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”。
“昏礼”的单字解释
- 拼音lǐ
- 部首礻
- 总笔画5画
- 统一码793C
- 五笔PYNN
- 仓颉IFU
- 郑码WSZ
- 四角32210
礼lǐㄌㄧˇ 社会生活中,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:婚~...
- 拼音hūn
- 部首日
- 总笔画8画
- 统一码660F
- 五笔QAJF
- 仓颉HPA
- 郑码RHK
- 四角72604
昏hūnㄏㄨㄣˉ 天刚黑的时候:黄~。~晓(朝夕。亦指明暗)。~定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