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耳盗铃

掩耳盗铃朗读
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;以锤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
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
恶人闻之,可也;恶己自闻之,悖也!

《掩耳盗铃》吕不韦 撰 古诗翻译及注释

翻译
范氏逃亡的时候,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,想要背着它逃跑。但是,这口钟太大了,不好背,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。谁知,刚砸了一下,那口钟就“咣”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。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,来把钟夺走了,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。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,这是可以理解的;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,这就太荒谬了。

注释
(1)范氏之亡也: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,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,逃在齐国。

亡,逃亡。

(2)钟:古代的打击乐器。

(3)则:但是

(4)负:用背驮东西。

(5)锤(chuí):槌子或棒子。

(6)况(huàng)然:形容钟声。

(7)遽(jù):立刻。

(8)悖(bèi):荒谬。 (8)恶(e):害怕。

《掩耳盗铃》吕不韦 撰 古诗寓意

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,不管你掩不掩耳朵,它总是要响的。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,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。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,采取不承认的态度,以为如此,客观就不存在了,这和“《掩耳盗铃》吕不韦 撰 古诗”一样,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——唯我论的表现。

《掩耳盗铃》的诗词大意

范氏逃亡的时候,百姓有到钟的,想要背着它逃跑,那钟大不可辜负;用铁锤摧毁它,钟是一样的声音。
生怕别人听到的而剥夺自己的,突然捂着自己的耳朵。
不愿别人听到的,可以的;讨厌自己听到的,荒谬的!*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(AI),仅供参考

《掩耳盗铃》的网友点评

相关诗词推荐

唐代:李白
晓峰如画参差碧,藤影风摇拂槛垂。
野径来多将犬伴,人间归晚带樵随。
看云客倚啼猿树,洗钵僧临失鹤池。
莫怪无心恋清境,已将书剑许明时。
宋代:邵雍
自是尧夫不善琴,非关天下少知音。
老年难做少年事,年少不知年老心。
将养精神便静坐,调停意思喜清吟。
如何医药不寻访,近日衰躯有病侵。
唐代:崔橹
无情柔态任春催,似不胜风倚古台。
多少去年今日恨,御沟颜色洞庭来。
宋代:寇准
梦觉偶晨起,南轩还独过。
晓光生远树,露气冷疏荷。
窗白游尘少,风清静兴多。
遥知江郡守,幽趣在烟波。
宋代:李石
望崖相送欲凌虚,未拟边州作陋居。
法令牛毛纷可笑,使君马尾自能书。
白云度岭愁方寸,黄瘴埋沙费扫除。
列戟横琴果何择,一窗秋月竹疏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