簋的组词

簋字的常见组词有:鹺簋、二簋、彛簋、簠簋不飾、八簋、鹾簋、籩簋、簋飧、簋實、簋貳、簋簠、簠簋不飭、簠簋之風、簠簋不脩、宜侯夨簋、土簋、簋贰、笾簋、瑚簋、大豐簋、簋飱、簋实、彝簋、俎簋、竹簋方、胡簋、簠簋、簋、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、字的位置、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。

簋字相关信息

  • 拼音guǐ
  • 部首
  • 总笔画17画
  • 统一码7C0B
  • 五笔TVEL|TVLF
  • 仓颉HAVT
  • 郑码MXLK
  • 四角88102

簋guǐㄍㄨㄟˇ 古代盛食物器具,圆口,双耳。

含有簋的词语和解释

词语拼音/解释
大豐簋 辞典解释大丰簋dà fēng guǐ 西周初期的青铜器。器身四耳、方座,饰卷体夔纹,腹内壁有铭文七十六字,反映了西周初年的历史情况。 也称为「天亡簋」、「朕簋」。
簋貳 簋贰 簋贰,读音guǐ èr,是汉语词语,解释为二簋之食。
胡簋 1.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。
土簋 土簋 土簋是一个词语,意思是盛饭的瓦器。
簋实 簋实 指盛在簋内的黍稷。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:“簋实实于筐,陈于楹内两楹闲二,以并南陈。” 杨树达 《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·左传军实解》:“器物之名,如豆实、簋实、器食是也。”
宜侯夨簋 辞典解释宜侯夨簋yí hóu zè guǐ 西周初期的青铜器。丹徒烟墩山出土。四耳,高圈足,腹部饰有圆涡纹,圈足饰有夔纹。腹内壁有一百二十六字的铭文,记载周康王封夨为宜侯,赐其器物、土地等的事迹。
簠簋之風 【解释】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。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六:“ 莱阳 赵仑 阆仙 , 康熙 二十一年督学 江 南,力矫时风,清廉自矢。过 江 击楫曰:‘某若一毫自私,不能生渡 江 北矣。’于是干谒不行,孤寒吐气,簠簋之风为之一变。”
簋簠 簋簠 簋簠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guǐ fǔ,是指盛黍稷的祭器,借指礼仪。
簠簋 簠簋 【读音】fǔ guǐ 【解释一】簠与簋。两种盛黍稷稻粱之礼器。 ①《礼记·乐记》:“簠簋俎豆,制度文章,礼之器也。”亦借指酒食、筵席。 ②《晏子春秋·杂上十二》:“ 景公饮酒,夜移于晏子之家……公曰:‘酒醴之味,金石之声,愿与夫子乐之。’晏子对曰:‘夫布荐席,陈簠簋者,有人,臣不敢与焉。’” ③明 冯梦龙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一回:“(田)穰苴对曰:‘夫御寇敌,诛悖乱,臣请谋之。若夫布荐席,陈簠簋,君左右不乏,奈
彛簋
鹾簋 鹾簋 鹾簋,读音 cuó guǐ,汉语词语,指盛盐的器皿。
簋飱 簋飧 1.盛在簋内的熟食。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有饛簋飧,有捄棘匕。” 毛 传:“飧,熟食,谓黍稷也。” (2).谓一簋熟食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于心有猜,则簋飧馔哺犹不屑餐, 旌瞀 以之。”
瑚簋 瑚簋 瑚簋,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hú guǐ,意思是宗庙盛黍稷的礼器。
二簋 二簋 二簋喻祭品之少。簋,古代祭祀宴享盛黍稷之器皿。
簠簋不飭 【解释】簠、簋:都是古代食器,也用作放祭品;不饬:不整饬。借指贪污。旧时弹劾贪吏常用此语。【出处】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,不谓不廉,曰:‘簠簋不饬’。”【示例】至夫~,下官不职者,吾居是邑则不敢非。 ◎明·赵弼《繁邑古祠对》
笾簋 古代的两种祭器。
彝簋 彝簋 彝簋 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。 宋 赵昂 《浮萍赋》:“鉴坚芳於楚客,宁见羞於彝簋。”
簋贰 簋贰 簋贰,读音guǐ èr,是汉语词语,解释为二簋之食。
簠簋不脩 【解释】见“ 簠簋不饰 ”。

含有簋的成语和解释

成语拼音/解释
簠簋不饬 簠、簋:都是古代食器,也用作放祭品;不饬:不整饬。借指贪污。旧时弹劾贪吏常用此语。
簠簋不饰 簠簋:古代的食器、祭器;不饰:不整齐。指为官不清正廉洁的人
镂簋朱绂 镂:刻;簋:盛食物的器具;朱:涂上红彩;绂:古代帽子的系带。用刻有花纹的簋和红色的帽带。形容生活的奢华
簠簋之风 簠簋:古代食器、祭器。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
簠簋不修 簠、簋:古代食器、祭器。借指贪污